
每次五十元 復健科健保儀器真的有用嗎?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復健科的治療就是:電療、拉脖子、熱敷,去個兩三次後,發現每次五十元的便宜療程好像沒什麼用,就放棄治療,認為等時間久了身體也會自動復原。這種對於復健科的刻板印象,讓大家喪失了純靠健保就改善疼痛的好機會,其實,健保給付的復健儀器種類多,功能、作用深度、適應症都不盡相同,儀器問世前都經過醫學研究驗證療效,若能搭配生活習慣的改變與耐心配合療程,不但可以加快復原,還可緩解慢性疼痛。
諮詢/ 台北宏康復健科診所院長 陳相宏醫師
撰稿/ 王彥婷
健保復健儀器依運作原理主要可分為三大類:力學、電學、電磁場,以下針對每一類的儀器介紹功效、適應症與禁忌症。
一、力學類:
伸展可以改善疼痛、讓肌肉放鬆,相信大家都聽過,但人體只能前彎、側彎伸展,頸部、腰部牽引機,就是幫忙補強軸向的伸展。
牽引機以緩慢、受控制的牽引力,讓脊椎間隙暫時增加,延展肌肉與韌帶,進而減輕脊椎與脊神經的壓力。
腰椎牽引的初次治療以體重的1/4重量開始,連續治療2-3次沒有不適才能再增加重量,依治療次數慢慢增加,最多增加至體重的1/2。而頸椎牽引初次治療以體重的1/7重量開始,也是連續治療3次都沒問題才能再增加重量,最多增加至體重的1/4。要注意的是,牽引的感受應該是伸展而非疼痛,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疼痛、手腳麻木、暈眩等不適,應立即告知。在療程後一日還持續不適,也要告知醫師。
適應症:下背痛、椎間盤突出、椎間孔狹窄、輕微脊椎滑脫、坐骨神經痛、退化性椎間盤病變。
禁忌症:有人工椎間盤、脊椎固定器等金屬植入物者;脊椎感染、腫瘤、脊髓受壓迫、急性受傷、骨質疏鬆症、骨折未癒合、懷孕婦女等不建議使用。嚴重心血管疾病、容易頭暈、血壓不穩者患者則需謹慎評估。
△腰椎牽引與頸椎牽引能幫脊椎及神經減壓。(圖片提供/陳相宏醫師)
二、電學類:
透過不同頻率與波形的電流,刺激肌肉與神經,改變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,藉此達到放鬆與減痛效果。常見設備有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、向量干擾波IFC、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等。電流強度以個人是否舒適為準,並非強度越大越好,過強的電流反而會造成肌肉收縮刺激過大而導致電燒傷等反效果。
1.經皮神經電刺激器 (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, TENS)
低頻電流能刺激感覺神經,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,改變神經與肌肉細胞膜電位,利用疼痛閥門理論,讓神經不那麼敏感,降低疼痛感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、組織癒合等作用。適合較小範圍的部位,如手肘、手腕。
適應症:筋膜炎、肌肉緊繃、周邊神經麻痺造成的疼痛、慢性疼痛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急性肌腱炎、急性神經壓迫、髕骨軟化症。
2.向量干擾波(Interferential Current, IFC)
向量干擾波也是電波的一種,一樣可以穩定神經、減少疼痛,但向量干擾波的頻率為1000-10000Hz,比低週波高很多,相對地對組織的穿透力也深很多,可以處理更深、更廣的肌群,幫助傷處消除水腫、恢復肌肉彈性。
適應症:因能量較高、覆蓋範圍較大,適合治療深層或大範圍疼痛,像坐骨神經痛、腰椎椎間盤突出、髖關節或膝關節問題。
3.神經肌肉電刺激器 (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, NMES)
透過高載電量的方波電刺激,直接刺激肌肉,使其收縮,達到增強肌肉力量、改善肌肉控制能力,在神經修復期間還能防止肌肉萎縮。
適應症:顏面神經麻痺、肌肉萎縮、因坐骨神經長期壓迫導致的垂足等。
電學類共同禁忌症:感覺異常、有心臟節律器者、動靜脈血栓、惡性腫瘤、疤痕處、孕婦不建議使用。電療不是每個部位都能使用,像頸動脈、喉部、開放性傷口是禁止使用的。
三、 電磁場類:
電磁場治療包含:微波、短波、磁波。優點是能量深入,可以加熱深層組織,提升深層組織代謝速度及修復力,適合治療深層肌肉或關節問題,但也因此需要更嚴謹的禁忌評估。
適應症:運動傷害(肌肉拉傷、韌帶撕裂傷)、五十肩、椎間盤突出、坐骨神經痛、退化性關節炎、因維持同一姿勢過久導致的筋膜炎。
禁忌症: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(如子宮內避孕器、心臟支架、骨折固定鋼板或固定器等),因電磁波會在金屬上聚集能量並加熱,可能造成燙傷。
除了以上三大類外,復健科還常使用以下幾種:
1. 超音波 (Ultrasound)
利用音波原理,使組織中的水分重新排列,刺激修復,有助於膠原蛋白增生,對肌腱韌帶傷害、疤痕組織有良好效果。
適應症:單點組織的效果最佳,如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、手腕韌帶拉傷、腳踝扭傷、或特定激痛點,對骨折修復也有效果。
禁忌症:治療部位有金屬植入物(如鋼板)者,因超音波會聚集能量在金屬上並加熱;有心臟有節律器者也不適合。
2. 低能量鐳射 (Low-Level Laser Therapy, LLLT)
與醫美雷射不同,復健用雷射著重在皮下軟組織修復,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、組織修復、消腫止痛,適合小範圍韌帶損傷或疤痕沾黏。
適應症:單點、小範圍的傷害,如手腕、手肘、腳踝韌帶拉傷。
禁忌症:急性傷口、開放性傷口或感染性問題皆不適合施作。
3. 紅外線治療
分為近紅外線(診所用,能量高、可達深層)與遠紅外線(居家保健用,能量低)。近紅外線能促進血液循環、加速修復,使用時要距離皮膚10~15公分,且每15分鐘要檢查一次皮膚狀況,必要時可以放上毛巾。急性發炎與嚴重感染者不適用。
無論健保或自費,儀器治療都只是輔助手段,但健保復健就像一個「敲門磚」,讓民眾先嘗試最基本的治療、認識復健科,畢竟復健治療是多面向的,更重要的是醫師對患者的專業評估、姿勢調整、改變錯誤習慣、適度運動等,才能真正改變問題。
△除了健保儀器,也可選擇自費高階儀器,圖為陳相宏醫師使用高磁波治療五十肩。(圖片提供/陳相宏醫師)
健保的復健儀器,當然不可能一兩次治療就見效,一個療程包含6次治療,耐心治療1-3個療程、並搭配必要的藥物和生活調整,多數患者都會進步或甚至痊癒。若是進度停滯,再來搭配進階治療。循序漸進,那麼疾病的去除也會水到渠成。
RELATED POSTS
熱門關鍵字
- 椎間盤突出(17)
- 復健(14)
- 半月板撕裂傷(13)
- 推薦(13)
- PRP治療(12)
- 台北復健(12)
- 台北復健科推薦(12)
- 增生療法(12)
- 宏康復健專科(12)
- 復健科推薦(12)
- 旋轉肌撕裂傷(12)
- 滑脫(12)
- 物理治療(12)
- 疼痛治療專家(12)
-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(12)
- 精準治療(12)
- 肩膀痛(12)
- 膝蓋痛(12)
- 運動訓練(12)
- 陳相宏(12)
- 陳相宏醫師(12)
- 陳相宏院長(12)
- 髖關節痛(12)
- 鼠蹊痛(12)
- 髖關節退化(11)
- 骨質疏鬆(7)
- 下背痛(5)
- 肩頸疼痛(5)
- 腰痛(4)
- 全身痛(3)
- 急性肩痛(3)
- 鈣化性肌腱炎(3)
- (2)
- #肩頸痠痛(2)
- Prolotherapy(2)
- UC2(2)
- UCII(2)
- 保健品(2)
- 增生療法注射(2)
- 斷崖式衰老(2)
- 玻尿酸(2)
- 翹腳骨盆歪斜(2)
- 顏面神經麻痺(2)
- 骨刺(2)
- 髂腰韌帶(2)
- PRP(1)
- PRP增生治療(1)
- PlateletRichPlasma(1)
- cervicogenicheadache(1)
- sis治療儀(1)
- 健保(1)
- 再生醫學(1)
- 十字韌帶斷裂(1)
- 右肩疼痛(1)
- 名人專訪(1)
- 囚徒健身(1)
- 坐骨神經痛(1)
- 增生劑(1)
-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(1)
- 屁股痛(1)
- 左肩疼痛(1)
- 復健專科診所(1)
- 復健科(1)
- 採訪(1)
- 核心無力(1)
- 熱身(1)
- 燒燙傷(1)
- 產後(1)
- 疼痛緩解(1)
- 網球肘(1)
- 肌力強化(1)
- 肩頸痛看哪科(1)
- 肩頸痛舒緩(1)
- 肩頸痠痛(1)
- 肩頸痠痛原因(1)
- 脊椎側彎(1)
- 腰椎拉傷(1)
- 腳拇趾外翻(1)
- 腳踝扭傷(1)
- 腹直肌分離(1)
- 膏肓痛(1)
- 膝蓋(1)
- 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(1)
- 落枕(1)
- 薦髂關節疼痛(1)
- 超慢跑(1)
- 超能量治療儀(1)
- 足底筋膜炎(1)
- 退化性膝關節炎(1)
- 運動傷害(1)
- 遠見雜誌(1)
- 關節炎(1)
- 韌帶發炎(1)
- 頸因性頭痛(1)
- 頸椎(1)
- 骨骼肌肉疼痛新冠疫苗(1)
- 高爾夫球肘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