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見雜誌-陳相宏院長專訪
遠見雜誌-陳相宏院長專訪
運動前, 你的身體準備好了嗎?
宏康復健專科診所院長陳相宏是運動控,弟弟則是職業健身教練,他們全家都喜歡運動
因此,陳相宏醫師常提醒患者要有「自知之明」
了解自己具備哪方面的運動細胞、適合進行哪些運動。
舉例來說,有些人可能天生心肺功能不好,學生時代跑操場就容易累;
有些人肌耐力不好,早上升旗站一下就覺得腳痠,就應該盡量避免從事高耐力與高衝擊的運動。
「做運動眞的不要硬撐,很多人都以為再多撐一下沒問題,結果就受傷了!」他提醒。
依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,陳相宏醫師將運動傷害的風險程度分為低、中、高三種。
低風險的運動,包括:跑步、重量訓練。
以重訓為例,重量和動作模式,平常都可以學習與控制,較可避免受傷。
相關研究也顯示,跑步、重訓要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比較低。
中高風險則是球類運動,像是打籃球,必須具有一定的心肺耐力與肌力
速度過快或某個部位重複使用,便容易造成受傷。
至於高風險的運動,就是滑雪與衝浪,運動傷害的發生難以預料,相對其他運動發生意外的風險較高。
許多退休人士或中高齡的銀髮族,平時沒有鍛鍊身體,就想要挑戰高難度的運動
宏康復健專科診所院長陳相宏醫師建議萬萬不可,選擇溫和的爬山或健走即可。
因為門診上有眞實案例,有位65歲的長輩
為了自我挑戰,跟著去滑雪,未料發生意外骨折開刀,再到診所進行復健。
不過,年齡絕非影響運動傷害的主要因素。
也有案例顯示,年輕人平時沒有訓練,自覺平衡感不錯,跟著朋友一起去滑雪
跌倒時用手支撐雪地,造成手腕的三角軟骨受傷,足足兩個月無法使用滑鼠。
復健專科醫師陳相宏提醒,運動要了解自己的強、弱項,不能 硬撐,以免受傷。(攝影/黃鼎翔)
三種常見的運動傷害
陳相宏院長以他的臨床經驗,將常見的運動傷害分為三類:
第一類,是打羽球、籃球、網球及高爾夫球等球類運動的傷害,屬於慣用邊症候群,因為這些運動有其慣用手,例如: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的手肘與手腕問題,或肩膀旋轉等部位的傷害。
第二類,是跑步或登山族群等以下肢為主的傷害,最常見的是關節炎、韌帶發炎,腳踝扭傷、半月板撕裂傷、十字韌帶斷裂。
第三類,是近幾年來許多年輕人從事滑雪或衝浪等造成的運動傷害。「尤其長假過後,門診就會出現一波這兩類運動傷害的族群,」陳相宏醫師分享,像是農曆春節過後是滑雪族群,暑假過後則會出現衝浪族來就醫。
以衝浪為例,最常見的受傷部位是腰椎,尤其是初學者更容易受傷。
因為在衝浪過程中,雙腳必須站在浪板上,腰部要扭轉,才能控制浪板;如果浪來了,要支撐身體不致跌倒落海,椎間盤(脊椎間的軟骨組織)受力增強,在肌肉群不夠有力的情況下,就會導致軟骨突出壓迫神經而感到腿麻等狀況,其實是來自於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。
另外,常見衝浪造成的傷害,還有腰椎拉傷,或是不小心被衝浪板打到的身體外傷。
至於滑雪最常見的運動傷害,區分為上肢傷害,像是手腕、手肘,以及肩膀挫傷。手腕常見的傷害是三角軟骨撕裂傷,因為在滑雪時,快跌倒前會下意識地用手掌去支撐地面,造成三角軟骨受傷。
不僅如此,滑雪要用到雪板,控制雪板時是用膝蓋控制,在行進間可能有急停導致跌倒的情況發生,造成膝蓋的半月板或十字韌帶受傷。半月板軟骨俗稱膝蓋的「避震器」,因為國人通常是在海外滑雪受傷,在當地不便就醫,患者通常會忍痛回國就診,這時膝蓋就會因發炎積水腫得相當大。所以,陳相宏醫師建議,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採取冰敷,減少血液流出,以免組織腫大。
不過,並非只有劇烈運動才會受傷,即便是溫和的運動,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,像是近幾年興起、風靡於長輩群,號稱在家就可以進行的「超慢跑」,也有所謂的運動傷害。
超慢跑是指比跑步更慢、較輕鬆、低強度的有氧運動。陳相宏醫師指出,超慢跑相對於「跑步」和「走路」,其實不太符合人體生物力學,因為雖然超慢跑有強調腳跟要落地,但是在跑的過程中,會一直維持膝蓋彎曲和踮腳尖這兩個動作,跟跑步還是有三點差異。
第一,超慢跑會腳掌著地,接著再腳跟,但是正常的跑步是「腳跟」先落地。
第二,超慢跑一直維持膝蓋彎曲,正常跑步有膝蓋伸直的過程。
第三,則是超慢跑是「原地跑」,正常跑步是「往前跑」。
陳相宏醫師指出,人體本來就有「內建」往前跑的跑步程式,但超慢跑是維持原地跑步,因此,他常在門診中發現,超慢跑最常出現三種運動傷害:膝關節韌帶發炎、小腿肌群的緊繃拉傷,以及足底筋膜炎。
不過,有些情況,一般人可能難以判別到底是不是運動傷害,例如:肌肉痠痛。
是肌肉疲勞?還是運動傷害?
運動後可能會有肌肉痠痛的現象,稱之為「延遲性肌肉痠痛(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, DOMS),通常會在運動後的48小時至72小時出現,也就是兩到三天的時間會有短暫的肌肉痠痛。
延遲性肌肉痠痛是由於肌肉纖維因運動而造成微小的破壞,而這微小的破壞是正常的過程,才能讓肌肉更強壯,並非運動傷害。
不過,陳相宏醫師提醒,如果延遲性的肌肉痠痛超過三天,可能是運動強度太高,也可能是運動造成的傷害,可以持續觀察,並進行溫熱敷、做些簡單的伸展,緩解延遲性的肌肉痠痛;如果超過一週以上,痠痛的情況並未緩解,建議要就醫檢查,因為很可能是韌帶撕裂傷的運動傷害。
換句話說,如果坐著不動都會有抽痛感,很可能就是有運動傷害了,需要趕快就醫。
來源:遠見雜誌 - 前進的動力
https://search.app/vz3rvakfEyFADMGW6
RELATED POSTS
熱門關鍵字
- 椎間盤突出(15)
- 復健(12)
- 半月板撕裂傷(11)
- 推薦(11)
- PRP治療(10)
- 台北復健(10)
- 台北復健科推薦(10)
- 增生療法(10)
- 宏康復健專科(10)
- 復健科推薦(10)
- 旋轉肌撕裂傷(10)
- 滑脫(10)
- 物理治療(10)
- 疼痛治療專家(10)
-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(10)
- 精準治療(10)
- 肩膀痛(10)
- 膝蓋痛(10)
- 運動訓練(10)
- 陳相宏(10)
- 陳相宏醫師(10)
- 陳相宏院長(10)
- 髖關節痛(10)
- 髖關節退化(10)
- 鼠蹊痛(10)
- 下背痛(5)
- 肩頸疼痛(5)
- 骨質疏鬆(5)
- 腰痛(4)
- 急性肩痛(3)
- 鈣化性肌腱炎(3)
- (2)
- #肩頸痠痛(2)
- Prolotherapy(2)
- 增生療法注射(2)
- 翹腳骨盆歪斜(2)
- 顏面神經麻痺(2)
- 髂腰韌帶(2)
- PRP(1)
- PRP增生治療(1)
- PlateletRichPlasma(1)
- cervicogenicheadache(1)
- sis治療儀(1)
- 全身痛(1)
- 再生醫學(1)
- 十字韌帶斷裂(1)
- 右肩疼痛(1)
- 囚徒健身(1)
- 坐骨神經痛(1)
- 增生劑(1)
- 宏康復健專科診所(1)
- 屁股痛(1)
- 左肩疼痛(1)
- 復健專科診所(1)
- 採訪(1)
- 斷崖式衰老(1)
- 核心無力(1)
- 熱身(1)
- 燒燙傷(1)
- 產後(1)
- 疼痛緩解(1)
- 網球肘(1)
- 肌力強化(1)
- 肩頸痛看哪科(1)
- 肩頸痛舒緩(1)
- 肩頸痠痛(1)
- 肩頸痠痛原因(1)
- 脊椎側彎(1)
- 腰椎拉傷(1)
- 腳拇趾外翻(1)
- 腳踝扭傷(1)
- 腹直肌分離(1)
- 膏肓痛(1)
- 膝蓋(1)
- 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(1)
- 落枕(1)
- 薦髂關節疼痛(1)
- 超慢跑(1)
- 超能量治療儀(1)
- 足底筋膜炎(1)
- 退化性膝關節炎(1)
- 運動傷害(1)
- 遠見雜誌(1)
- 關節炎(1)
- 韌帶發炎(1)
- 頸因性頭痛(1)
- 頸椎(1)
- 骨骼肌肉疼痛新冠疫苗(1)
- 高爾夫球肘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