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ctor's Column

醫師專欄

by 陳相宏醫師
July 07, 2020

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常被誤診的下背痛

 

 

腰痛及下背痛的原因很多,但臨床卻常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,其實在很多大規模研究沒有腰痛的病人去做MRI核磁共振,也有高7成的比例有椎間盤突出,但是一點症狀也沒有,是不是有其他的問題沒有找出來?

宏康復健專科陳相宏醫師表示,腰痛不一定都是椎間盤突出,薦髂關節及其韌帶受傷所造成的轉移痛,常常很像椎間盤突出的症狀,只要仔細理學檢查就可以鑑別診斷;但是很多病人影像檢查被告知椎間盤突出,加上長期復健又沒改善時,只好接受腰椎椎間盤置換手術,卻沒想到疼痛依舊,為什麼會這樣?因爲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椎間盤突出。

薦髂關節位於腰椎的最下方的兩側(接近屁股的位置),也就是薦椎及其左右與髂骨交界之處,薦髂關節的周圍是多條堅韌的韌帶和筋膜,去保護穩定薦髂關節,薦髂關節也是腰椎連結下肢的樞紐,所以一旦長期姿勢不良、錯誤的健身硬舉、彎腰搬重物、外傷跌倒、及運動傷害(滑雪、跳舞等),很容易傷及薦髂關節及其周圍的韌帶,使得薦髂關節發炎及軟骨退化,進而導致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。

透過詳細理學檢查以及動作測試,確定疼痛並非來自腰椎椎間盤突出,薦髂關節疼症候群跟椎間盤突出,最大差別薦髂關節疼痛位置會在腰椎下方及屁股一側,很少會痛到大腿及小腿,反之腰椎椎間盤突出則會有傳導痛到小腿和腳。

在治療方面,可先由保守療法的如微波、磁場、震波或超音波,針對受傷的關節及韌帶治療去做為了修復並強化,如果已經接受數周的保守療法卻沒有改善,陳醫師則建議可以採行周全式增生療法,在超音波導引之下,將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或高濃度葡萄糖水,直接注射至薦髂關節,以啟動增生修復機制;除了關節軟骨的注射,同時也注射及其相關韌帶損傷處,以增強薦髂關節的穩定性。藉由周全式注射可以有效減輕疼痛,增強自癒力、減少復發。

陳醫師總結,在接受增生療法獲得改善後,務必加強下背核心運動以強化臀肌與背肌,同時要避免激烈運動、經常彎腰、過度負重、使力不當、久坐且姿勢不良等情況,以減少薦髂關節再受傷的機會。